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中国女排兵败伦敦之我见
一一发表于 2013-05-08 03:48
在进攻中摧城拔寨,但这势必在一传体系中必须纳入主攻、接应加自由人的一传体系,从李娟、楚金玲、殷娜、张磊、杨婕到曾春蕾,一茬又一茬,但最终还是走回陈忠和的老路。

主攻位置的改造也并非顺利,由于王一梅占据了一个主力位置,那和她打对角的人或者替补的人员选谁,在这动荡的四年中也反复斟酌,期间,也因为教练的更替,也曾想过无“梅”阵容,但递补者不是实力不济(陈丽怡)就是技术不全面(范琳琳)或者力量不够(杨婕),唯一值得欣喜的是人称“小惠”的惠若琪的出现,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以惠若琪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力量、爆发力、弹跳、协调性还是让她在主攻的位置上很累,接六轮一传,前排打到后排,而且要命的是她的位置无人可替,由于她的受伤,直接导致2010年整个下半年国家队成绩不佳。
2011年伤愈归队的惠若琪闪耀世界杯,但是,客观的说,虽然小惠在现有球员中算全面性不错的队员,但推敲起来,还是不够的,本身她的力量、爆发力在主攻中就不突出,而且在一传技术以及防守技术上有固有的硬伤:一传先不动脚,靠够,防守重心位置过高,而且这么多年来,其实国内的训练手段所限,高大队员的协调性总是存在问题,可能是因为人种问题,在欧美球员中她们就高而不笨。而且惠若琪的弹跳也不出色,身体的腰腹能力有限,这些都可以在她的后攻能力中体现出来。

接应位置,一直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女排的顽疾,李娟年纪愈大,能力下降的厉害,不管在主攻还是接应位置上都力不从心,尤其在2010年更为明显,在多场国际比赛中,身为接应二传的李娟竟然整场比赛得分不超过5分,有时还是鸭蛋。而后是杨婕,由于力量上的或缺,尤其在技术全面性的问题,高大化接应的设想也只是个美好的梦想照进了残酷的现实,到最后还是找到了和周苏红风格类似的张磊,但张磊的技术全面性方面和周苏红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在进攻和网口实力反面,张磊更好,但在下三路和小球方面,尤其在一传上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好在2011年世界杯张磊顶住了追发的压力,很好的完成了攻守平衡这个制约中国女排接应难题的顽疾,但今天你出彩,就保不准明天明天别人想法来冲击你,通过研究来制约你,所以到了伦敦,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张磊受到了特别照顾,输给日本女排这场比赛,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个问题,当然也和教练临场指挥失误有关系。
2009-2012这个周期,副攻位置的更替也是频繁,薛明+马蕴雯的组合到马蕴雯、杨珺菁和徐云丽的三分天下,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国家女排的动荡,而这几个副攻,在能力上或战术素养上都或这或那的短板,拦网好的进攻有瘸腿,进攻佳的拦网不力,身前球好的身后不佳,有一招鲜的,但容易被盯住,从这些问题上也可以看出球队阵容的缺陷

二传魏秋月的确在这四年中在成长进步,传球越发老道,2011年虽然国家女排成绩不佳,但她本人拿到了世界锦标赛最佳二传,2011年世界杯她开窍了,传球思路也愈发成熟,盘活了球队的战斗力,虽然说伦敦奥运会时状态不如2011年,但也算四平八稳。
综上所述,其实这四年中,球队一直在动荡中度过,对于行话,“三年成型,五年出成绩”的排球项目来说,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而且,在这过程中,球队的核心不明确,球员受伤病影响也罢,受制于个人技术水平所限也好,在熟练性方面,以及自信心方面其实缺口很大,那对于靠全面快速和欧美强队周旋的中国女排来说,没了对抗的资本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而且在这四年中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泰国,都因队而异的进行建设发展,积蓄力量,终于找到了制衡中国女排的出路,从并不全面的中国女排身上找到破绽并通过胜利瓦解原本我们一贯拥有的心理优势,在对抗中不再迷信也不再惧怕中国女排,并且战而胜之。

3战前折兵,临场出错,输球自吞恶果
2012年女排集训没多久,王一梅就受伤了,而且非常严重,这对于从2006年一直都过分依赖于王一梅的中国女排来说是致命打击,但这也为后来的曾春蕾、楚金玲入队铺垫了机会。通过2011-2012女排联赛,曾春蕾和楚金玲依靠自身的出色发挥,进入到集训的名单,其实,原本,可以通过这些变化,综合各种有利因素,尤其是2011年底夺得世界杯铜牌的机会,再次巩固来应对奥运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王一梅受伤了,原本就不问题的阵容,在“无梅”状态下备战奥运,其实,这些也为后面的兵败伦敦埋下了伏笔,但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主教练水平有限,尤其是在临场指挥方面,这些,从2011年女排世界杯临场中就可以一窥明了,但这时也没有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

其实,世界各队对于中国女排的比赛,都是通过发球来破坏一传,然后制约快变来逼迫你打强攻,其实在这个周期中,排球比赛的发垫对抗,和发垫制约愈发明显,欧美强队都是靠大力的飘球来瓦解中国女排的一传,然后通过高拦网来打击。而没有一传就破坏了比赛节奏,这招可谓是釜底抽薪,没一传就心不定,那攻传配合也好,或者是拦防也罢,所有的节奏都受制约,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结果就
下一页上一页  (2/3)
回帖(6):
6楼:里约再加油啦
5楼:里约再加油
4楼:体制的问题,应该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对抗和能解决的,觉得楼主那句内耗掉了,说的很好,很符合我神 ..

全部回帖(6)»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